首頁 > 人物專訪 > 黃正昌醫師專訪960724
黃正昌醫師專訪960724 
黃正昌醫師專訪

 

96年7月24日下班後的仲夏夜晚,陳風城理事長率領本會文宣刊物委員會翁瑞文主委及多位委員,一行人前往台北市生德堂中醫診所,拜訪中醫界人人敬重、待人和善有禮,深具長者風範的名中醫師---黃正昌理事長。黃理事長在眾望所歸之下曾經擔任中華民國中醫肝病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中醫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致力推動中醫學術研究的風氣,可說是中醫界的學術泰斗。
首先,黃正昌理事長於民國83年7月當選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第4屆理事長,鑒於政府開放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了促成台灣傳統醫學與中國大陸重點中醫藥大學學術交流,傳統醫學會聯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共同辦理海峽兩岸中醫學術研討會,不僅實質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共同提昇中醫醫療水準,對中醫界確有卓越的貢獻。
或許因為事務繁忙,黃理事長竟於91年突然中風昏迷,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黃理事長表示當天他手腳冰麻,在失去意識前還知道自己被抬上救護車,但完全清醒則是18天後的事。住進台大醫院加護病房第1天,他的大腦基底核出血量是6 cc,第2天達到39 cc,而且高燒不退,由於考慮到開刀後遺症,家人並未簽下手術同意書,並考慮萬一救不活,就準備捐贈遺體供學術研究以造福後人。
    幸好中醫的友人取得家屬及台大醫師的同意後,在病歷上簽名並切結自負責任 ,開始用祛風邪的中藥,針灸、推拿及刺破十指尖的十宣穴放血方式治療,幫助他迅速降腦壓脫離險境及減少後遺症,在中醫治療的第2天,黃正昌水瀉3次,馬上退燒,住院第14天即從加護病房轉進普通病房,第18天醒來,就可以講話。他住院2個多月,除了降血壓、腦壓的西藥外,1天針灸3次,1週有5組中醫師診療,中藥調整為通血脈、壯筋骨配方,不但很快下床走動,期間還請假參加慈濟基金會的活動呢!出院迄今,他是吃西藥降血壓,用中醫做腦中風保養的中西一並用作持續復健治療,如今雖然右腳仍有一點不適、右手感覺較為遲鈍,但看診寫字一如正常人,今天他用自身的經歷,大聲疾呼西醫師要有胸襟,應與中醫師併肩站在第一線,共同搶救中風急症的病人。
l         學習歷程
黃正昌理事長表示,從高中求學階段就開始對中醫藥有著濃厚的興趣。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就到中藥房當小工,不論切藥、磨藥粉等大小事務都親自操作,那個年代當學徒是沒有薪水的,晚上就直接睡在藥房的木板上,就這樣過了好幾年,直到當完兵才自己開了一間中藥房,除了在藥房裡學習外,還經常自修研究充實自己,只要有空就會上山採草藥、抓毒蛇,因此對各種中草藥甚至動物藥、五毒方面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與使用經驗,終於1982年順利通過中醫師檢考、特考,取得中醫師執照,至今懸壺濟世已經20多年頭。
199048歲的黃正昌醫師,有感於中醫是門無止境的學問,但台灣進修管道有限於是啟程赴上海找老中醫師拜師學藝。並於1996年考取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班,黃醫師的年紀在一群年輕人中相當顯眼,甚至有大陸學生誤以為他是教授呢!其求學的精神相當令人欽佩。黃醫師回憶讀書期間最難忘的莫過於解剖課,第一次親手解剖屍體時,空氣中充滿令人難受的異味,學校規定每3名學生合購一具屍體,有時一進解剖室,看見屍體不是眼睛不見了,就是肚子多了好幾個洞,還真是讓人嚇一跳,即使像黃醫師如此資深的中醫師都感到些許反胃,連續好幾天都食不下嚥。但碩士課程必須對人體結構有精密的認識,所以黃醫師只要有空就往解剖室跑,回憶課堂上教授的講解,再對照書本的說明,親手仔細的切割、摸索,逐一辨識人體各部分的器官、肌肉、神經等構造,作為以後用藥的基礎、走向。就這樣朝夕相處下也就漸漸習慣了,竟讓黃醫師與「它」成了好朋友。
此趟學習最大的收穫,莫過於醫術的精進。黃醫師原本對肝病有長期且深入的研究,經過此次解剖驗證、臨床用藥及老教授的經驗啟發,功力及理解大為進步。黃醫師指出,在大陸中醫理論都是臨床經驗與古書對照的結晶,而且以白話文寫成,較容易吸收,而且學校附設教學醫院,教授的臨床經驗相當豐富,對與藥物能達到的效果都瞭若指掌,在這些老教授的指導下,可以省去很多摸索時間。
l         臨床治療經驗談
黃醫師看診相當仔細而且視病猶親,他認為即使病患有相同的症狀,但出現在不同人身上,其病因可能就不同了,所以總是用心聆聽病人的主訴,用愛心來對待病人,甚至連病患的大小便都曾親自查看過,如此才能正確且多方面的診斷。黃醫師也常鼓勵我們晚輩,若遇到有困難的病人要主動幫忙,醫師不應以賺錢為目的,即使沒收診費,自己也能學到寶貴的治病經驗,這不是更可貴嗎?能見到患者從「病容」變成「笑容」是黃醫師最開心及欣慰的一件事。
黃醫師表示中風的治療需分階段性,昏迷時可用安宮牛黃丸為主、五寶散、八寶散(甚至對任何昏迷都有效)。腦部栓塞時,應優先控制病患的血壓,過高者可服用西藥控制或使用中藥,如荊防敗毒散與黃連解毒湯各半,是控制血壓相當好用的組方,也可用於平常降血壓的長期保養,因為黃連解毒湯可瀉熱解毒降壓荊防敗毒散有解表散邪的效果,等血壓穩定了才有辦法繼續其他的治療。血壓的控制一定要有耐心,必須持之以恆,養成每天定時量血壓的好習慣。血壓獲得控制後可服用補陽還五湯(以黃耆為主,由初劑量1兩再慢慢加重)。若需活血可加一些動物藥,像是全蠍、血蛭、蜈蚣、僵蠶等,若身體易感無力,則宜補氣,當然還是要視病患體質來調配,也可用東洋參來涼補,盡量不食用高麗參。
對於脂肪肝的預防與治療:第1要多運動,第2飲食要改善盡量清淡,藥物只是輔助的角色,還是需要病患的配合,才能有效控制。
至於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可以多曬太陽,才能產生骨髓。
l         休閒養生
住在木柵的黃醫師在清晨五、六點就起身換裝準備出門運動目的地不是公園、球場,也不是游泳池,而是深坑山上的果園,1天的活動方式是整地、種花,從小出身莊稼的黃醫師,慣把勞動當運動,他興高采烈地培植了一畦花苗後,回家換上乾淨衣裳,披上醫師袍,又開始忙著為病人診治了早睡早起是黃醫師多年來的習慣每晚盡可能在11點前上床睡覺,夏天天亮的早,五點半就起床,冬季則多睡半小時,他從早忙到晚,但直到45歲前,還未曾嘗過「累」的滋味,唸書時代總有些同學上課打瞌睡,或讀書讀累了,趴在桌上養神,這時的他就懂得利用下課的10分鐘,在球場上狠狠的PLAY一番,一點也不累,但為何能擁有過人的體力呢,黃醫師認為,可能與自幼在鄉下長大,追趕跑跳、作粗細活兒練得一身好體力有關,不過即使與生俱來的好體力,中年開始他也不免感到力不如前,熟悉中藥的黃醫師,也開始以中藥調養身子,偶爾來杯參茶提神。事務繁忙容易動火時,則來杯自己調配的「淨血茶」體力不濟則一盅蟲草茶,幫助體力迅速恢復,即使對81歲的老母親,黃醫師也常以此方孝養。在太太眼中,黃醫師可是「真好飼」不論上什麼菜,他都來者不拒,不偏食的好習慣讓他攝取了均衡的營養,他不喜高油或重鹹的食物,向來堅持在家用餐,最喜歡的青菜是番薯葉,黃醫師說:「小時後鄉下人家總是以地瓜和其藤葉餵豬,把豬隻餵的肥肥壯壯,現在醫學研究也發現,地瓜含有大量超氧歧化酶(SOD)可防止細胞過氧化,加上番薯葉沒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洗淨後滾水川燙一下,稍稍加以調味就是一道爽口、健康的好菜」(筆者按:地瓜是WHO在蔬菜類排名第一的健康食品)
談到適合全家人共用的藥膳,醫師極力推薦傳統開胃健脾處方---四神湯,因為腸胃好則食物吸收消化好,人的病痛就跑了一半,四神湯燉豬腸或排骨,不論男女老幼閣家適用至於菸酒則是他的拒絕往來對象,理由是他一喝酒就滿臉通紅,易遭人訕笑,因此索性不喝許多人喜愛閒時來杯咖啡,他卻因其中含糖過多,上了年紀應有所節制而謝絕,才51歲他卻自嘲LKK趕不上年輕人的時尚,除了上山勞動外,醫師對其他運動別無愛好,但他總是苦口婆心勸告病人運動非常要緊,現代人許多精神官能症或慢性疲勞的問題,都可藉運動得到緩解,倘若四體不勤,即使服用再多補品,也是枉然。雖然已逾天命之年,醫師雙眼仍炯炯有神、印堂光可鑑人加上天真燦爛的笑容,如彌勒菩薩般的可愛可親也贏得許多病人的信任。由此可知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及正常的飲食習慣是醫師的一貫的生活態度。
 
l         對後學的鼓勵
黃醫師認為現在知識蓬勃發達,甚至上網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是這樣僅止於知識上的增加,經驗上還是不足,所以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可多向長輩請教學習,才能把學問變成自己的,再利用看診的機會累積自己的經驗,可將醫案做分類、勤作筆記等,能使自己的實力更為精進。黃醫師也鼓勵年輕學子,應趁年輕體力好、記性好、時間也較能彈性分配時,多做進修研究、多探索自己不足的地方,並保持一顆上進的心,時時勉勵自己更上一層樓,才是作學問的正確方法。
 
專訪時間:96725日,下午1030
採訪人員:陳風城理事長、翁瑞文主任委員、翁銘權常務監事、郭明亮常務理事、宋和乾常務理事、洪啟超理事、蔡三郎理事、黎楊秀蓮理事、張景堯理事定醫師。
撰文者:翁瑞文醫師

 

本站最佳瀏覽模式為1024*768, High-Color.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板新路107號3樓    電話:02-2964-6009    傳真:02-2956-3878
E-Mail:
ntccmda@gmail.com,  tcm.org@msa.hinet.net